“保护嗓子,请用金嗓子喉片,广西金嗓子!”
对很多人来说 ,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金嗓子也凭借这句话成功地火遍了大江南北。现如今,这家家喻户晓的公司,将正式退市,迎来私有化。
1
金嗓子宣布退市
10月29日,金嗓子发布公告,称要约人Aureli Investments Ltd与公司已经通过协议安排的方式将公司私有化,按每股计划股份2.80港元注销股份。预计将于12月15日上午9时撤销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资料显示,Aureli Investments Ltd为一家由创办人控股公司及亚赋控股公司全资拥有。根据金嗓子公告,亚赋控股旗下的亚赋基金为一家独立的新兴市场私募股权公司,拥有19年新兴市场投资历史并已经涵盖亚洲、非洲及中东的100多个被投企业,涉及资金超过60亿美元。
对于此次私有化,金嗓子方面表示,公司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其中金嗓子上市主体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益同比增加83.1%。金嗓子上市主体私有化计划,是私有化发起人自主商业决策,属于正常市场行为。
2
掌门人一度成“老赖”
虽然金嗓子称此次私有化仅为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我们其实可以从中窥见其近年来的日子也许并不好过,公司掌门人此前也一度成为“老赖”。
2019年,金嗓子因未支付广告费陷入失信风波。彼时已经73岁的江佩珍也因此成为失信人,被限制乘坐飞机、在星级以上宾馆居住等高消费行为。不过据天眼查最新信息显示,江佩珍目前已经被撤销了限高令。
江佩珍作为“金嗓子背后的女人”,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江佩珍,也就没有如今的金嗓子。
1946年,江佩珍出生在广西平南的一个贫困家庭,因家境困难,她13岁就开始挣钱养家,进入广西柳州市糖果二厂当工人。因为工作能力突出,在18岁时,江佩珍就被厂里的工人全票推选为副厂长,33岁时又当选了厂长。
在1992年前后,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仿冒品横行的冲击,柳州糖果二厂的销售额急速下降,厂子的经营每况愈下。为了拯救濒临破产的糖果厂,身为厂长的江佩珍毅然决定技术转型,前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购买科研专利。
在那里,江佩珍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当时,金嗓子的发明者王耀发教授将自己正在研制的一个专治慢性咽喉炎的配方赠送给了糖果厂。经过几次重新配比之后,金嗓子喉宝面世,并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反馈。
1994年年底,金嗓子制药厂正式成立。为了进一步打响知名度,江佩珍拿出500万元在央视投放广告。一时间,金嗓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润喉糖品牌。在强大的营销作用下,次年金嗓子就实现营收破亿。
3
股价最高缩水近9成
2015年7月,金嗓子成功登陆港交所,江佩珍豪爽的敲锣姿势震撼了全场。在上市之初,被许多人称赞为老品牌中的佼佼者,并深受资本追捧,市值一度高达60亿港元。江佩珍的身家也水涨船高,成为亿万富豪。
江佩珍敲钟
但是,辉煌的日子并不长久,公司股价在2016年年中达到8.47港元的巅峰后,便一路向下,从此一蹶不振。在表现最差的时候,公司股价一度较峰值缩水近9成。
金嗓子股价走势
受公司私有化消息影响,今日金嗓子股价走势低迷,截至收盘,金嗓子的股价为2.68港元/股,公司最新市值不足20亿港元。
4
重营销、轻研发,产品单一化
低迷的股价背后,是金嗓子平平的业绩表现。据公司财报显示,在2015-2020年间,金嗓子的营收分别为7.08亿元、7.68亿元、6.24亿元、6.94亿元、7.97亿元、6.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5亿元、1.03亿元、0.61亿元、1.02亿元、1.68亿元、1.54亿元。可以看到,不论是营收还是净利,金嗓子在2020年的表现均已不如上市之初。
9月23日,金嗓子发布的2021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7亿元,同比增长83.1%;净利润为8150万元,同比增长415.8%。公司称,亚美官网,收益增加是因为2021年上半年的销售情况已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水平。
金嗓子上市以来财务概况
通过分析公司业绩构成,我们可以发现,金嗓子的产品结构十分单一。多年来,金嗓子的业绩一直依赖于金嗓子喉宝和金嗓子喉片两款产品,两者的销售额占据了总销售额的近9成。如果这两个产品的营收能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那倒也还说得过去,但偏偏它们也都面临着销售天花板。资料显示,2020年,金嗓子喉片的销售收入约5.8亿元,同比减少19.3%;喉宝系列产品的销售收入约5370万元,同比减少19.6%。
为了缓解产品单一化的局面,金嗓子不是没有想过办法。比如公司曾在2016年推出金嗓子草本植物饮料,在2019年推出金嗓子肠宝,但均因销量不佳而以失败告终。
而且有意思的是,作为一家医疗保健类公司,金嗓子在研发上几乎没有投入。据媒体报道,2015年时,金嗓子曾对外宣称将投入6500万元用于研发,但这笔钱至今都未见投入。而与拮据的研发投入相比,金嗓子在营销方面下的功夫就大多了。数据显示,近20年来,金嗓子在营销方面的费用已经占据总支出的近40%。这也不禁让我们思考,仅靠营销推动,却无产品支撑,又可以走多远呢?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七禾研究中心综合整理自网络
相关的主题文章: